位于陕西榆林的定边长城 ,是明长城的一部分。这段长城主要由夯土筑成,只有部分重要烽燧有包砖。 在这里,长城与黄土交融在一起,也与当地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资料图)
定边百姓在长城脚下生活、耕作,那些不起眼的小土墩和老乡的屋子、院墙、羊圈,都有可能是长城。 艺术工作者张明弘,2014年至今已经沿着长城考察近九年。不久前,他和团队一起行走至定边县,听他讲述定边明长城的故事↓↓↓
01
长城之“土”:
深深融入黄土高原
定边,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黄土高原的北端,是有“延绥门户、庆环襟喉、三秦要塞”之称的“古盐州”,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
张明弘说,“很难将这里与壮丽巍峨的八达岭、雄奇险要的箭扣长城联系在一起,直到看见路边竖起的‘明长城遗址’的牌子。”
被当地人称为“边墙”的长城,是延绵万里的明长城的一部分——定边境内明长城防御体系由252.37千米墙体、339个单体建筑(敌台、马面、烽火台)和附属建筑(营堡等)构成。
定边段的长城都是夯土筑成,只有部分重要的烽燧有包砖。
定边地势平坦,夯土的长城在大地上蜿蜒连绵,长城和黄土完全交融,偶尔跳出青草的颜色,才给大地点缀些许生机。风雨和岁月在墩台身上留下许多孔洞,黄昏会有鸟儿在此盘旋后飞入。
定边的百姓在长城脚下生活、耕作,羊群在暮色的长城边漫步,马儿奔腾扬起的尘土与远处浩渺连绵的长城交相辉映……
这些生命的存在更显长城历史的厚重,定边长城也因生生不息的生命流动而活泼生动,成为“活着的文物” 。
02
长城之“暖”:
175孔窑洞中打出革命硕果
张明弘介绍,1940年至1942年,为了突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进行的军事围攻和经济封锁,八路军三五九旅4支队2000多名官兵响应号召,在定边县盐场堡驻防打盐,战士们在花马池湖畔边墙(长城)上挖了175孔窑洞, 割草铺地为床,同群众一起新筑盐田。
当年的打盐活动为边区的财政供给、经济建设和支援前线作出了巨大贡献,而长城作为战士的庇护所,在中国革命史上也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盐场堡的北墙之外,至今依然有晾晒盐硝的盐田。
03
作为陕北最大的墩台之一
定边“五马墩”精妙在何处?
榆林镇是明长城九镇之一,总兵驻地为榆林城。定边长城是榆林镇长城最西边的一段。定边县志记载定边城为明正统二年所修建的,经过了13个乡镇50多个村庄,有墩台和烽火台200余座,最大的一个墩台叫五里墩 。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介绍,在五里墩长城边,考古工作者发现了44000多眼“品”字坑, 用于陷马,错落排开之后上面加以覆盖,看着跟平地一样。“但进攻方骑着马跑过来时,突然间一条马腿陷入坑里,人也摔出去了。其他地方也有陷马坑的设置,但可能都没有定边的五里墩长城周边这么密集。”
定边城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建是明崇祯四年,城门洞里是由青石板铺的道路,车轱辘压出来的车辙,至今有些地方仍清晰可见。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记者丨周益帆 温超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6
头条 23-04-25
头条 23-04-25
头条 23-04-25
头条 23-04-25
头条 23-04-25
头条 23-04-25
头条 23-04-25
头条 23-04-25
头条 23-04-25
头条 23-04-25
头条 23-04-25
头条 23-04-25
头条 23-04-25
头条 23-04-25
头条 23-04-25
头条 23-04-25
头条 23-04-25
头条 2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