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焦点: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促进儿科医疗高质量发展 做儿童健康的坚强守护者(健康焦点)

时间:2023-05-05 09:23:36 来源: 人民日报


图①: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中)在儿童肿瘤多学科联合门诊出诊。


【资料图】

杨建军摄

图②: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干细胞移植科负责人秦茂权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出诊。

范天琦摄

北京儿童医院外景。

王爱华摄

在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顶层,有一张巨幅合影:穿白大褂的医生,穿淡紫色衣服的护士,穿各种服装的离退休人员……不同色块拼成了“公慈勤和”四字院训,中间是一颗爱心。这是2022年北京儿童医院为庆祝建院80周年拍摄的全体职工合影。

2017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体单位。近日,记者走进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探访我国儿科医学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国儿科是一家”,建设跨省专科医联体

年均门诊量约300万人次,拥有高级职称的医护人员600余人,全国仅有的3位儿科专业院士出自这家医院,北京儿童医院被誉为全国儿科医学的标杆。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是以儿童重大疑难疾病诊治为核心的国家级儿科医疗机构,涵盖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和管理功能。”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说。

“10年前,北京儿童医院的患者中,70%是外地的孩子。因此,必须把全国儿科诊疗的平均水平提上来。”倪鑫说。2013年,该院率先提出“全国儿科是一家”,牵头组建北京儿童医院集团,首次建设跨省专科医联体。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挂牌之后,我们的担子更重。同时,得益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影响力,我们的工作更顺畅了。”倪鑫说。截至目前,儿科医联体理事单位成员已达54家。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代表我国儿科医学最高水平,体现“国家队”的使命和担当。例如,基于相关数据和临床,积极推动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相关诊疗和药物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密切跟踪国际儿童疾病谱的变化,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为国家儿童健康相关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在洪水、地震、疫病等重大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中,第一时间响应,做儿童健康的坚强守护者。

2020年初,英国一家儿童医院联系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希望与武汉的儿童医院建立联系,一起探讨儿童新冠治疗的经验。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协调下,三方很快建立起研究协作机制。儿童感染新冠如何早发现、特殊病例如何处置、感染率如何有效降低……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的研究实践不断推进,为全球应对儿童新冠感染提供了经验和示范。如今,借助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这个平台,儿童健康国际交流日益密切,涵盖议题更为广泛。

“患者不动医生动”,创新模式服务各地患儿

天刚蒙蒙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干细胞移植科负责人秦茂权像往常一样,匆匆坐上开往河北保定的高铁。1个小时左右,150公里的路程,他下了高铁直奔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干细胞移植科病区。完成晨交班后,如约为患儿看病。

“看病不用到北京,北京专家在保定。”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以“患者不动医生动”模式服务全国患儿。

如何让不同地区的儿童享受同样质量的医疗资源?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破题思路是:推进建设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为引领,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儿童卫生服务体系。

“发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作用,关键是满足患者需求,让他们以最少的时间、最短的路径解决看病问题。”倪鑫说,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正在支持河南、黑龙江等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通过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以及管理、技术、人才等输出交流,各级医院之间架起了互联互通的网络,逐步推进首诊在基层、复杂病例远程会诊、疑难急重患者转诊。

去年5月,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二科副主任杨海明作为外派专家到北京儿童医院新疆医院任职。他从基础抓起,改进查房制度,完善交接班等工作程序。每周三和北京儿童医院开展线上联合查房,讨论疑难重症病例诊疗思路……在杨海明团队的努力下,北京的技术和经验逐步“导入”北京儿童医院新疆医院。如今,北京儿童医院新疆医院的医疗质量、科研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

“以往一些疑难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转到北京,但这一年以来,很多疑难病例在当地就解决了。”杨海明说,“北京儿童医院挂牌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后,我们责任更重了,来引领全国儿科诊疗规范化和提升质量。”

为进一步充实儿科医师队伍,提高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和整体服务能力,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还承担了内科医师转岗儿科医师培训工作。据了解,北京市儿科医师转岗培训自2017年开展,至今109人完成培训,目前82.7%人员从事儿科相关专业。

倪鑫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儿童医院外地患儿比例已经下降到45%左右。区域儿童医疗中心建设后,河南省2020年前往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儿数,较2016年分别下降63.1%和51.3%。

“从儿科的特定专业寻求突破”,引领全国做专项研究

4月22日,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编制的《国家儿童肿瘤监测年报(2022)》正式发布,共收录全国376家儿童肿瘤监测点的资料。

“过去,我国未建立系统性、全面性的儿童肿瘤监测体系,儿童肿瘤和白血病的发病率一直没有全国层面的统计。2019年,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申请成立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获批后,在国家层面通过收集、整理数据,预测儿童疾病发病、危险因素流行和发展趋势,为构建防治网络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儿童肿瘤药物研发提供了数据支持。”倪鑫说。

目前,儿童肿瘤监测体系和实时动态监测工作也在不断推进。截至今年3月底,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841家儿童肿瘤监测点,130万儿童肿瘤及血液病患儿纳入全程管理。

承担重大疑难疾病诊治,建立全国儿童重大疾病登记系统,积极探索与发展儿科新兴医疗技术,搭建科研平台推动成果转化……按照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步。

“剂量靠猜,用药靠掰”,是儿童用药的老大难问题。2018年,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牵头科技部重大专项“儿童用药品种与关键技术”,重点之一就是开发适宜儿童的药品品规、剂型以及给药途径。目前,儿童用药微片技术攻关实现突破并成功转化。

“巯嘌呤是治疗白血病的常用药,临床使用都是成人的片剂。儿童使用时一般按照每公斤体重来计量测算,这就需要‘掰’,很难精准。”倪鑫介绍,应用微片技术,可根据儿童体重将药片精准制成直径2—3毫米的微片,未来还将拓展技术应用范围,儿童吃药靠“掰”的问题有望解决。

面向未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重点发展方向在哪里?

“我们要从儿科的特定专业寻求突破,比如儿童肿瘤等重大疾病、儿童慢性病防治、儿童心理健康等,引领全国做专项研究。”倪鑫说,在儿童慢病管理方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持续关注“小胖墩”“小眼镜”以及儿童糖尿病、高血压问题,牵头做好相关疾病预防筛查、干预治疗,推动家庭、学校、社区、医疗机构多方联动。

倪鑫表示,在全国儿科体系建设中,还要推进不同专业的标准化能力建设,加强标准制定与推广,完善儿科质量控制体系,在不同区域、不同儿科专业体系中推动儿科医疗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