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环境特点是什么?深海平均深度是多少?

时间:2023-01-18 08:29:51 来源: 韶观网


深海一般指1000m以下的海洋,均深度达3800m,最大深度达6000m以上,此时压力可达60MPa;深海的大部分地方的盐度与海水相同,为30左右,属于高盐环境;在1000m以下的深海,完全没有太阳光,仅有少量的生物发光和同位素产生的射线。因此,深海环境一般为黑暗、低温、高压、高盐。在深海的热液喷口处有特殊的高温区域存在。

深海生物指生活在大洋带以下的生物。深海地区终年黑暗,阳光难以透入,盐度高,压力大,水温低而恒定,动物种类和数量非常贫乏,且大多属碎屑动物,只有少量肉食动物。深海生物按生活方式可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三大类。生活在水深超过1000米处的海洋生物。包括微生物、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等。通常认为随着水深的增加,水生动物的数量会急剧减少,实践证明这种规律在许多海区是存在的,但并非绝对化,相反在世界海洋的深海区有形成鱼类高度集群的生物基础。并且在深海的热液喷口处有以化能自养细菌为初级生产者的生物群落存在,其中大部分是特有种。

由细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甲壳动物、毛颚动物等的一些种类组成,种类和生物数量均较少。生物数量通常随水深增加而明显降低。深海浮游动物多为杂食或肉食。很多海洋浮游动物都有昼夜垂直迁移的,通常这种现象表现为夜间上浮至上层或者表层摄食,而白天下沉至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的海洋深处。浮游动物夜晚在表层摄食浮游植物,白天下沉到深层后,其自身呼吸代谢、排泄物和被更高营养级动物捕食都导致它们是上层有机碳往深层输送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大型的桡足类存在季节垂直迁移现象,这种现象往往伴随着个体的发育过程,例如北太洋亚极地海区的一些大型哲水蚤会在上层海洋摄食和生长,待个体成熟后下沉到数百米的深海交配和产卵,并且不会再次上浮到海洋上层;而极地海区的一些种类则要经历数年的发育期才能够成熟,期间会多次经历季节垂直迁移过程,因此这种垂直迁移又被称为“个体发育垂直迁移”。例如,在北太洋亚极地海区,几种优势的新哲水蚤和真哲水蚤在浮游植物旺发季节(4-7月)会一直停留在海洋上层摄食,随着秋季温度下降和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急剧降低,它们逐渐下沉到海洋中层(8-9月),然后冬季会停留在那个深度休眠,而据估计仅其中一种的季节垂直迁移活动为深海(1000m深度)带来的垂直碳通量贡献就可达到总POC通量的9%之多。与之类似,在北大西洋高纬度海区,春夏季积累了丰富脂类物质的飞马哲水蚤种群会在夏末逐渐下沉到600-1400m的深海中进入休眠,尽管每只哲水蚤均仅含有200μg的脂类,但由于其拥有极大的种群规模,因此这一季节垂直迁移意味着巨量的脂类物质下沉到了深海之中。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